完成单位:开云体育app官网入口下载

成果来源: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

成果获奖: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二等奖

一、成果背景

(一)责任意识淡薄

部分学生政治思想淡薄,对国家、民族之事不感兴趣。道德意识模糊,缺少对真善美的认知、理解和追求。责任认知肤浅,缺乏自觉、自律,往往对自己的责任义务不作为、不担当。

(二)责任心理缺失

责任心理信心不足,面对学习的压力,志向迷茫,行无目标。责任心理控制不当,不能自我调节,容易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和行为上的极端。责任心理方法不好,缺乏思考和历练,不能乐观进取。

(三)责任行为随意

对自身言行缺乏自制,对自己不负责;对父母、老师和同学等不尊重、不关心,对他人不负责;对班级荣誉不热心,对学校利益不负责;对父母和家庭经济状况漠不关心,对家庭不负责;对卫生、环保不重视,对自然环境不负责。

二、成果内容

(一)德育活动能增强学生责任感培养的有效性

活动人类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方式,是人类的一种最基本的需要。活动能促使人体验、调整情感,内化、升华素质。可以说活动是人类的特性与个性特征的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主动体验责任、感悟责任,学习负责、学会负责。适宜、符合学校实际的,体现学生个性特征的活动,必将促进学生由责任意识到责任行为的转化,激励学生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合格高中生。

(二)培养高中生责任感的三大原则

一是自主性原则。实践活动必须是学生自觉、自主、主动参与,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有情感升华和道德境界的提升,责任培养就无从谈起。二是实践性原则。学生要树立责任,就必须把自己投身到社会实践过程中,去感知、体验、反思和内化。三是科学性原则。责任感的培养必须遵循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规律,才能保持德育实践活动的常态性、持续性和有效性。

(三)建立课题运作保障机制

1.设“一委”“九线”工作机构

学校成立课题指导委员会,由党委、政教处、安全办、团委、班级、学科组、社区、社会组织和家庭组成的“九线”德育活动组织管理机制。

2.建“三大”活动阵地

一是建好学校活动阵地,包括学生会、文明示范岗和风纪监督岗等学生自治组织,艺体协会、民俗文化协会和校园文学社等社团组织,学校网站、校讯通和校园期刊等文化栏目。二是搞好社会文化阵地,确定古文化遗址、红军遗址、民俗文化博物馆等活动阵地,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三是创建家庭实践活动小基地,组织学生建立民俗民艺、图书期刊和奇石根雕等家庭文化收藏室,建立室内盆景、庭院小花园和果树小园等家庭劳动实践活动基地。

3.抓“三个”跟进建设

一是队伍建设跟进,搞好班主任队伍、学生干部队伍和社区干部队伍的培训和培养。二是经费投入跟进,加大对课题相关设施和经费的投入。三是考核评估跟进,加强对各部门工作的评估、考核,落实奖惩。

(四)构建实践活动教育内容序列

组建“四大”核心教育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道德品质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心理健康为核心的心理品质教育;以中学生守则为核心的行为规范教育。

(五)培养高中生责任感的实践活动体系

1.德育实践活动体系

一是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教育活动。包括走进家乡古代文化、红军文化和乡村文化等活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历练学生爱国之情。二是开展树时代新风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帮助弱势群体,参观社区和军营体验等活动,树立友爱助人、乐观进取和勇担责任之风尚。三是开展遵纪守法教育实践活动。学生对照中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自评“照镜”,评选先进,榜样激励,增强法纪意识,提升法纪素质。

2.学习习惯教育实践活动

一是提升情感,学生用知识解读生活,在生活中感悟人生,在感悟中实现情感的升华。二是重塑自我,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塑造新的自我。三是规范自我,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过程的锻炼,自觉规范学习习惯,优化学习品质。

3.心理品质教育实践活动

学生每周自我倾吐心中困惑,自我释放,并不断反思,在自评反思中发现自我;开展学生会、团委会和班级、团支部集体评价,让学生随时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自我鞭策,在集体评价中修正自我;与好友、老师手拉手,向学校心理信箱求助,让学生消除烦恼,在拉手活动中净化自我;组织好40多个学生社团,让学生在活动舞台上,各显其能,以自己的成功来激励自己进步,在成功的激励中提升自我。

4.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走进乡村,感受乡土文化,在民间文化熏陶中升华乡情认知;为父母做一件事,为家庭担一份责,在家庭亲情濡染活动中,增强亲情责任;在参观灾后重建成果活动中强化感恩奉献责任。

三、成果特点

(一)活动内容组建科学,具有新颖性

以解决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内在素质为指向,重视实践活动,特别凸显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施、自主完成的实践活动方式。避免了过去德育活动在内容上漫无边际,层次杂乱,目标重叠,重点不清等实效性较差的问题。

(二)实施渠道空间宽阔,具有先进性

活动载体具有学校化、家庭化、社会化和生活化的明显特征,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和家庭等资源,德育活动与教学活动、社会活动以及学生成长过程相结合,使德育具有实效性和持久性。

(三)操作过程条块清晰,具有实效性

直指现实生活中学生思想道德意识不强、责任心理缺失和责任行为放任等深层次问题,用正确的思想渗透,正确的心理疏导,正确的行为规范,从学生的思想深处着手,从学生内在素质入手,提升了责任教育的效果。

四、成果效益

(一)促进了学生发展

学生思想素质发生明显变化。学生关心时事,爱护家乡,关注慈善。爱护公物,遵守纪律,违纪现象减少。越来越多的学生心情愉悦,乐观进取,心理品质健康。

学生行为表现发生明显转变。学生收集资料,热爱学习,学习行为转好。违纪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纪律行为规范。不良生活卫生习惯大幅度减少,生活习惯变好。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技能提升,安全行为普现。

(二)提升了德育实效

德育实践活动,学生是主体,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德育做近。教师参与其中,促使教师更新思想,服务教育,优化德育,把德育做细。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各界育人网络,多头并举,形成合力,把德育做实。

(三)推动了课程改革

有效开发和利用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等资源,使各种资源成为学生学习的载体,成为教育的实效课程资源。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推动了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了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活动强调学生自主、自治,重视学生体验、感悟,不仅促进了教师教育方式的改革,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

(四)浓厚了校园文化

教师以学习为本,以研究为荣,潜心投入课题实验,科研成果显著。课题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丰富了学校“活动育人,和谐发展”办学特色的内涵,促进了教育科研和学校精神文化的发展。

五、问题与思考

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如何坚持体现学生个性和科学评价相结合,如何真正做到发展性、建设性的评价,如何将德育活动与学校其它活动有机地融合,学生责任感培养的策略如何进一步完善,如何加大成果的应用力度,真正发挥育人的效应,这些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