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广大青少年科学素质水平,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热情,5月2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高级工程师陈贺能教授走进我校,为400余名师生带来了《赢在创新》的精彩科普报告。
陈贺能教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专业的物理知识,向与会师生讲述了人类发展史上大量科技创新的故事和科技创新事例,特别介绍了风力发电机、太阳能发电、响尾蛇导弹、会转动的现代化楼房、 3D打印机等大量现代科技事例,并讲解了开展科技研究的思维方法。通过一系列科技创新案例给人启示,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发展源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源于洞察,科技创新需要实践,好奇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创造。陈教授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比知识更重要”鼓励同学们,要大胆想象、积极思考、努力探索、敢于尝试、细心观察、认真求证、勇于实践。如果要想真正的了解科学的奥妙,必须亲自动手,深入了解研究,把自己的好想法,变成现实,那他就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报告中,陈教授多次与同学们互动解答问题,同学们认真思考、踊跃举手发言提问。陈教授对同学们有深度的提问给予了高度赞扬,并以自身渊博的知识进行了详细解答,令学生受益匪浅,现场气氛热烈,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两个小时的讲座稍纵即逝,师生们却还意犹未尽。陈教授的科普报告,不仅为同学们展现了神奇的科学世界,更展示了科技创新的力量,对同学们树立创新精神、成为创新人才有许多有益的启示。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妙趣横生的科普讲座真正把自己引领到科学探索的世界中,极大地提升了科学素养,激发了自己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陈贺能,中国科学院高级工程师。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原子核工程专业,曾在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任教,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科学仪器研制中心做研究,在荷兰FOM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所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里的运动,计算并预测其空间运动轨迹;提出并论证了一种新型的离子质量分析器;并与荷兰学者一道设计了一个专门测定高空中大气污染情况的质谱分析仪器。回国后调往中国科学院,曾任新技术开发局项目主任、高技术发展局副总工程师,并奉调派往香港工作十多年,还参与了激光技术应用项目的研发。
5月25日下午,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石磊为我校师生带来了《揭密载人航天》科普讲座。石磊老师回顾了中国航天史及载人航天火箭的设计与发射过程,配以大量视频、图片,让同学们更生动形象地了解火箭设计的精密及设计人员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解开太空卧室的“工效学秘密”。讲座还以翔实的事例数据,深入讲解了航空科学研究中的一些重点问题和重要技术突破,以现场实验的方式展示了我国飞船航天服的特质碳纤维材料的耐高温性;同时生动讲述了航天员在太空舱中的奇妙生活以及他们是怎么样“练”成的。
石磊老师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问题串连起枯燥专业的航天知识,以一段段航空航天的真实视频带领同学们遨游在航天知识的海洋,具体了解中国及世界航天史,了解火箭设计的精密及航天飞船的各项秘密,体会航天设计人员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勤奋而有责任感的工作精神。她那朴实诙谐的语言、细致精密的思维、精准专业的讲解,不时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讲座开拓了同学们的科学视野,激发了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石磊,中国航天报高级记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科普作家。曾任中国航天报社总编辑、中国宇航出版社副社长。现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国防科普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从事航天新闻出版工作30多年,多次参加导弹、火箭、卫星研制发射的新闻报道,全程参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的采访,积累了大量航天知识和故事,见诸书、报、刊数百万字。写作航天科普图书近20部,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一等奖和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策划编辑的钱学森《导弹概论手稿》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届原创出版工程奖。(文、图:何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