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艺,高中数学一级教师,优秀学科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个人。获广元市教学大比武课堂教学一等奖、市高考试题研究一等奖、市优质课展评二等奖,多次获评市高考成绩显著学科教师。
每个孩子都是一只未破的茧,而师者的责任,是让它们相信自己是光。
从茧到光:点亮孩子心灯
初次见到插班生小Y时,他坐在办公室角落,眼神游离,显得异常颓废。这位初中时的佼佼者,在外地求学一年后,得上了抑郁症。
罗老师明白,抑郁像一层厚重的茧,将他与外界隔绝。他想帮助这个孩子。起初的谈话总是单向的,直到某天,罗老师改变了策略“今天我们不说学习,聊聊你最近单曲循环的那首歌。”他的眼睛突然亮了一下,就这样,罗老师打开了小Y的心门。当他解出一道基础题,罗老师会刻意放大小成功:“看,你的数学思维一直在。”
转折发生在一次数学小组讨论。罗老师注意到他悄悄纠正了同学的错误,便顺势提议:“小Y,你愿意当数学课代表吗?” 后来的他,会主动来办公室问题,会关心自己的成绩变化,会和同学老师分享自己的小确幸。在学期末递给老师的作业本扉页里,夹着一张纸条:“罗哥,茧好像变薄了。”我眼眶发热,明白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那盏差点熄灭的灯。
“有些光,要穿过最厚的茧才能看见。”罗老师在笔记上写道。
包容勉励:插上飞翔的翅膀
高二的秋夜,罗老师没收了小C藏在课本下的手机。这个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的小孩手机发烫,屏幕里游戏特效仍在闪烁。
“我高中时也贪玩,”罗老师抬着头,“后来明白,真正的自由是管得住自己。就像种树,耐心等待,才能摘到最甜的果子。”小C低头踢着石子,没有说话。
周末期间,罗老师每天打电话,关注小C作息,和他父母视频聊家常。返校那天,小C主动提出申请——他想当纪律委员。后来,他带头拟订《班级电子设备公约》,在班会上坦言:“手机像糖,吃多了会蛀牙。”同学们哄笑开了。
高三模考的红榜上,小C的名字一次次攀升。毕业时,他在留言簿写道:“那部被没收的手机,原来是我人生最好的礼物。”罗老师翻到这一页,笑了。他确信,真正的教育,是抓住细节帮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
大声歌唱:寻常里的回响
高三开学,罗老师发现小L课间总在走廊轻声练歌,这个害羞的女生初中就获得过歌唱比赛奖,平日时常关注声乐院校,但家人似乎不太支持。
艺术节临近,班级准备合唱节目。罗老师提议:“我们需要一个领唱,要有热情,能带领大家。”同座忽然指向小L:“她午休总帮我们纠音准!”女孩脸红的低下头。排练时罗老师指了指队列中间:“来,小L站这儿能看清指挥。”她攥着衣角挪过去,排练时声音发颤却清亮。
排练结束后,罗老师翻出手机给小L:“你看,上一届我的班级领唱全程盯着天花板,现在大学里,天天自拍唱歌发短视频。好声音就要亮出来,你说呢?”自那以后,小L领唱愈发投入,在艺术节上带领班级收获第一名。
毕业后,罗老师收到一张声乐院校明信片,背面是小L的工整字迹:“谢谢罗哥,您让我听见,喜欢的事不用悄悄做。”窗外蝉鸣正盛,新生军训的拉歌声隐约传来,像极了那天的合唱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让每个受伤的灵魂
在裂缝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绽放姿态
让每个生命在困境里释放不屈的力量